诸多的荣誉代表了专业人士对阳光电源电机控制产品的高度认可,也是对阳光电源发力新能源汽车驱动领域的期许,公司将不断创新技术,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全国人民的绿色出行积极贡献力量。
一线的组件厂家,使用好的封装材料,对电池片保护好,组件衰减自然会低;组件在干燥、凉爽的使用环境下使用,必然比在湿热条件下使用衰减率低。一、市场占有率情况市场是检验一切的标准。
这种衰减存在于组件内部电路和其接地金属边框之间的高电压会造成组件的功率衰减,还与玻璃、背板、EVA、温度、湿度和电压有关。为了更加准确的比较系统造价,选取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产品进行分析。数据表明,在36个品牌的组件中,2个品牌的单晶硅组件的衰减率大概处于第5、6名的情况。(3)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的数据我国的许多研究机构也致力于衰减的研究工作,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曾做过两组衰减对比试验。最后,来看一下单晶和多晶的衰减数据对比。
六、主要分析结论根据2012年~2016年的文献资料数据,从多个方面对单晶硅、多晶硅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以下基本结论:从市场应用来看,多晶组件优于单晶组件;从衰减率来看,单晶组件与多晶组件性能基本相当,主要取决于品牌的生产工艺、封装材料、产品应用环境;从温度系数来看,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品牌。试验一:老光伏组件进行测试试验人员对应用在全国各种环境的656块使用25年以上的光伏组件进行实验室测试,基本情况如下表。根据光伏组件的安装时间,将数据点分成2000年之前安装和2000年之后安装两类;根据组件测试时的状态,分为组件、系统两类进行统计。
对于投资者来说,项目如何选择光伏组件,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因素:组件的品牌。(2)日本AIST光伏技术研究中心公布数据2015年10月份沈辉老师的一个报告中介绍了日本AIST光伏技术研究中心的公布数据。掺硼晶硅中的替位硼和间隙氧在光照下激发形成的较深能级缺陷引起载流子复合和电池性能衰退,造成光伏组件在初始应用的几天输出功率发生较大的急剧性下降,但一段时间(一般2~3个月)后输出功率会逐渐稳定。头10年衰减最大,中值达到0.7%/年,这与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国能新能【2015】194号)》中的要求是相同的。
表5: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单瓦发电量对比表(kWh/W)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监测的5个月中,单晶硅比多晶硅发电量高3.89%。其次,晶硅光伏组件衰减率逐年降低。
鉴于不同品牌产品差异性大的原因,仅采用小数几个品牌进行的单晶硅、多晶硅对比试验,仅能代表试验采用的品牌的性能;如果采用的品牌数量不是足够大,并不能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表1:单晶硅和多晶硅光伏组件的衰减率对比表单就上表而言:2000年前的数据点,单晶硅为1175个,而多晶硅仅为444个;说明单晶硅的使用时间中值也大于多晶硅,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应用历史更悠久。表4:单晶硅和多晶硅的衰减率对比表上表中,单晶硅的样本数量太少,对比结果可能会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图5:不同品牌的光伏组件衰减率情况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单晶硅(绿色)和多晶硅(黄色)的效率是交错排布的。
单晶和多晶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到底哪种更好?本文收集了2012年~2016年的一些公开文献资料中的数据,从市场占有率、组件衰减率、温度系数、系统造价、收益率影响等五个方面对多晶和单晶产品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两个厂家多晶硅组件厂家衰减率测试结果的差异非常大,这与图3中,NREL实验室的统计结果是相同的。仅就8个品牌的普通组件而言,变化区间在-0.39~-0.44%/℃之间。对使用不同时间的光伏组件的衰减率进行了统计,如图4所示。
多晶:22个265W单晶组件组成一个光伏组串,172个光伏组串组成86个方阵,进入12个汇流箱,组成一个1.00276MW的发电单元。①光致衰减(LightInducedDegradation,LID)LID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太阳能电池收到光照后材料内部产生了复合中心。
然而,多晶硅组件的数量较多,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光照后产生的硼氧复合体降低了少子的寿命。
由于衰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为了更清晰的说明单晶、多晶衰减情况,将表1中的数据与图4中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如下表。从0.2%/年到4%/年不等,衰减率的中值为0.5%/年,但由于大量高衰减率组件的影响,衰减率的平均值为0.8%/年。可见,市面销售的光伏组件良莠不齐,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差异非常大,选用一线厂家的光伏组件,是对未来光伏项目发电量的基本保证。(3)相同品牌的普通组件,温度系数基本相同。然而,由于影响系统发电量的因素较多,不仅光伏组件性能本身;单晶硅、多晶硅仅采用了一种品牌,且测试时间较短,所以结果的参考意义不大。表7:从衰减成因对衰减结果进行分析从上述分析来看:在一般厂家承诺的10年10%、25年20%的衰减率来看,主要是由老化衰减造成的;而生产工艺(品牌)、封装材料老化、应用地环境等因素对于老化衰减的影响程度,可能会远高电池老化本身。
②老化衰减光伏组件长期应用中出现的、缓慢的衰减,可分为两类:(1)电池本身老化造成的衰减,主要受电池类型(单晶、多晶)和电池的生产工艺影响;(2)封装材料老化造成的衰减,衰减速度与光伏组件的生产工艺和封装材料,组件应用地环境成正相关。根据前文的分析,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采用单晶硅或多晶硅,并不会对项目的发电量造成影响;(2)单晶硅组件价格与多晶硅相差10分/W以内,则两者初始投资可以持平;(3)由于设备数量仅相差3.62%,因此未来的运维成本差异基本可以忽略。
由于不同电站建设条件的差异性,辅材(电缆、支架、基础、土地)成本大约在2~2.8元/W之间。前文详细分析,不同品牌的组件,其生产工艺、封装材料等因素对衰减率影响大,从而影响发电量。
该报告中的数据并不是作者的实验数据,而是对之前大量文献中报道的组件衰减率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四、系统造价数据对比就光电转化效率而言,单晶高于多晶。
五、收益率影响分析项目的收益率主要受发电量、初始投资和运维成本的影响。鉴于这一点,便可以认为,在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单晶硅还是多晶硅,并不会对项目的发电量造成影响。综上所述:组件的类型是单晶硅还是多晶硅,并不是影响组件衰减的最主要因素。2、衰减率测试数据单晶和多晶,到底哪种在实际应用中衰减少一些?很多光伏组件厂家针对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两者价格的差异,会影响初始投资,从而对项目的收益率造成影响。从上述分析来看,温度系数与组件类型(单晶、多晶)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差异更多的取决于不同品牌的制造工艺上。
然而,由于影响系统发电量的因素较多,不仅光伏组件性能本身;单晶硅、多晶硅仅采用了一种品牌,且测试时间较短,所以结果的参考意义不大。对于投资者来说,项目如何选择光伏组件,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因素:组件的品牌。
(2)不同品牌的温度系数有一定的差异。另外,PID电势能诱导衰减近年也获得认同。
表5: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单瓦发电量对比表(kWh/W)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监测的5个月中,单晶硅比多晶硅发电量高3.89%。试验二:光伏阵列实际发电性能比较试验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在中山大学东校区工学院C栋楼顶安装了6种不同类型太阳电池的并网光伏系统,包括单晶硅和多晶硅。由于不同电站建设条件的差异性,辅材(电缆、支架、基础、土地)成本大约在2~2.8元/W之间。图3采集了1920个数据点的衰减率数据,包含单晶和多晶。
因此,单晶组件和多晶组件的价格相差10分/W以内,则双方的整体造价持平。单晶和多晶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到底哪种更好?本文收集了2012年~2016年的一些公开文献资料中的数据,从市场占有率、组件衰减率、温度系数、系统造价、收益率影响等五个方面对多晶和单晶产品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由于市场总装机量增加,2013年之前,薄膜出货量保持持续增加;但2014、2015年出货量也持续、快速下降。对使用不同时间的光伏组件的衰减率进行了统计,如图4所示。
鉴于上述原因,在项目收益率方面,单晶硅与多晶硅差价,高于10分/W,可能多晶硅略有优势。然而,多晶硅组件的数量较多,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